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简介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94年,由解放军艺术学院主办。是全军唯一一所军队艺术院校。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理论与学术科研窗口,学报以探研军旅艺术、铸炼治学之道、深究学术精髓、揽觅前沿新知为办刊思想。学报信息量大、学术品位高,具有艺术学院的学报特色、独具个性的学报观念、清新活泼的学报风格。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08)、北京市佳高校社科学报。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现已休刊,复刊时间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官网为准!
杂志文章特色
(一)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教学研究,灯下随笔,艺术观察,军旅文艺 ,探研之窗 ,文学纵横 ,军营文化 ,耕耘者说
摘要:2013年度的军事文学,可谓欣慰与疑惑并存,有关方面为繁荣发展军事题材文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长篇小说有《王牌班》、《记忆洪荒》、《弹头十字架》等质量较高的作品出版,但优秀作品数量偏少。中、短篇小说有《我的战车507》、《穿军装的牧马人》、《催眠》、《炸弹》等出色的作品发表,显示出一些作者在这个题材上的用心与着力。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散文写作有《南疆:一段记忆》、《外公在母亲心中》、《当兵走阿里》等不少颇见真性情与真见识的佳作,但停留在一般化状态和水平的作品也较为常见。报告文学也依旧是关注现实与历史的体裁,《底色》、《滴血的乳汁》、《淬火青春》、《天行健》等作品,显示出作者写作的成熟与精到,但从总体上看,锐气与力量不如从前。文艺理论与批评曾呈现下行趋势,但近些年整体实力逐渐往增强方向发展。对今后发展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应充分注意改变和调整作家特别是军队作家的生态、状态、心态等问题。
摘要:对外开放促进了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闭关锁国”让中国在积弱积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注重“实学”使日本的科技和军事人才学以致用,而清朝军队却让外行指挥内行。今天我们反思一场沉重失败的战争,不是为了抒发悲伤,不是舔伤口,而是为了振兴,为了强大,为了不再重演历史的悲剧。
摘要: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没有“庙算”;缺少攻势思维;只有和平主义,没有战争主义;缺少兵民主义,人人不会打仗。只有在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之后,解决战役战术问题才有意义。
摘要:甲午之殇带给我们如下启示:从战略上来看,对国家和军队的发展战略,要有一个大的格局;从战役上来看,大国向强国的跃升,要注重办好自己的事情,“强身健体”;从战术上来看,一旦进入战争状态,要坚持以我为主、扬长避短,不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摘要:在小说《孽海花》里所呈现的波澜壮阔的甲午战争历史画卷中,曾朴描绘得最得心应手的是一批“清流”人士,其中影射翁同的龚平是作者曾朴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耐人寻味的是:在《孽海花》的两个版本中,曾朴塑造了两个迥然有别的龚平,在修改本中,他对龚平由以往的倾心歌颂一改而为揶揄、批判,表明他对翁同的认知与评价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曾朴笔下,“清流”人士开放意识缺乏,理论体系陈旧;过分抬高道德律条,热衷挥舞道德大棒——他们在晚清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他们绝对不想扮演的“误国”者角色。曾朴当年对“后清流”人士的文化反思,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在经过历史的剧烈震荡之后可贵的思想沉淀与精神探索,对于而今我们建设强军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点评详情